星期日, 2月 17, 2008

A股 / B股 / H股 / S股 / N股 / G股A-share / B-share / H-share / S-share / N-share / G-share

中國的股市分A、B股,查實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,是只供內地居民投資的、由國內企業發行、在上海 深圳 證券交易所買賣的股份,以人民幣交易;除了擁有QFII資格者,境外人士不得參該市場。

B股的全稱,則為人民幣特種股票。雖然同樣是國內企業、在國內上市,但在上海掛牌的B股是以美元 結算,而深圳的則以港元結算。B股原先專供境外的投資者購買,二OO一年起,也開放予內地居民,准許他們用自己戶口內的外幣存款參與買賣。惟B股開放不等於H股也開放,理論上,內地居民其實不可帶錢來港開戶口、炒H股。

在香港上市的國企,取HONG KONG的字首,所以被喚作H股;同樣道理,在紐約 市的中國企業便叫N股;在新加坡 上市的,則叫S股。而已發行B股的企業,由於已有籌集外資的渠道,故不可再發行H、N、S股。

以前,國有企業上市時,政府為嚴防國家資產流失,常常會保留七成股權不賣,即使上市後,這些非流通股份也不能減持;售予公眾、可自由轉讓的,則為流通股份,這就是所謂的股權分置。
惟一間公司有七成股本都不可以賣,還算是上市公司嗎?近年來,中國政府推行股權分置改革,將所有股份都改為流通股份,有助自己減持一些沒有戰略意義的國有企業股權。為方便識別,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股份,便稱之為G股。

而香港股市的A、B股則可謂是歷史遺物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中英開始談判香港前途後,香港有些上市企業便推出所謂的A、B股,太古就是其中一個例子。今日市場上有太古A(19)及太古B(87),兩者投票權相等,但太古B的面值只是太古A的五分之一。

很明顯,當年的大股東對香港前途沒信心,但又想長期控制太古這家企業,於是便推出A、B股。當時的設想是,他們一方面可以賣掉A股套現,另一方面,大股東只持有市值小的B股,所費不多,卻依然可以控制太古。

像這樣的A、B股,僅是香港歷史的一章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