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的經濟延續2008年頹勢,也會是經濟緩慢的一年。但只要釐清你的理財疑惑,建立以下清楚觀念,新的一年就不至於過得提心吊膽,投資、貨幣、保險等面向的問題都能一次解決。
文/盧昱瑩 攝影/黃建賓
2009台股何時適合進場?
群益證券針對2009年台股展望的報告中指出,今年全球經濟走緩,將造成台灣外銷接單不利。
「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,都會延後換機或不更新設備,」新加坡大華銀證券投顧投資研究部協理林鴻胤說,遞延現象導致新商品跟著延後推出,企業上半年都會以消化庫存為主。即使去年11月底的一波反彈,林鴻胤也強調只是「熊市反彈」,不代表多頭開始:「因為沒有基本面支撐。」
在股價大幅滑落到歷史低水位時,卻是中長線布局的好時機。像是跌深的金融類股,在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提出新拯救經濟政策、春節後台海兩岸簽署金融MOU(金融監理備忘錄)等利多下,群益證券建議投資人可逢低買進;另外水泥、基礎建設等相關類股,可望在中國擴大內需方案下受惠。
「建議可在台股4,000點左右開始分批進場,」林鴻胤指出,台股本益比現在約為9倍,相對具有吸引力,「只是現在買了不可能馬上衝上去,大概要等上1年。」
哪些海外市場是長期布局焦點?
「今年第1季可以關注兩個國家,美國和中國,」凱基亞洲四金磚基金經理人陳學林表示,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上任,預計提供8,500億美元的提振經濟支出。其中有3,000億美元將用於退稅,預計每戶能獲得1,000美元的退稅金額,刺激美國消費力,進而帶動GDP(國內生產毛額)向上成長。
專家多認為,今年新興市場依然是該布局的一塊。新興市場3大區域──新興亞洲、拉丁美洲、東歐之中,又以新興亞洲今年的表現會最好。林鴻胤表示,受次級房貸危機影響較低的大中華市場,因為財政較健全、外匯存底龐大,較有能力實行對內經濟振興計劃,可能較快走出經濟困境。建議可從全球型或區域型基金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。
基金績效腰斬再腰斬,今年怎麼辦?
若投資已慘遭滑鐵盧,這時應汰弱留強,並把資金轉換到波動較不猛烈的標的上,「例如轉換到全球型基金,藉此把投資組合的波動性降低,」林鴻胤表示。
以去年許多人關注的礦業基金為例,匯豐銀行財富管理資深副總裁莊懷德建議,可把投資轉換為拉美基金,因為把標的區域性拉大,風險會比單一主題的礦業基金小,若原物料價格開始起漲,蘊含豐富原物料的拉美基金一樣能受惠。同理,原本投資韓國等標的的投資人,也可試著轉換成新興亞洲基金,降低風險。
利率連番降,保費走高,保險該怎麼買?
《聰明買保險》作者劉鳳和指出,保險就是「以最少金額換取最高保障」,尤其在這樣的時代,意外險、壽險、醫療險、重大疾病險等險種更得備足,只要慎選,未必得花高額保費當代價。
舉例來說,意外險以產險公司賣的較便宜,1年約6,000元就能買到1,000萬元保額。至於壽險,最需要的時間點通常在結婚、生小孩這段期間,定期壽險保障就夠了,也會比終身壽險便宜。尤其利率不斷降低,終身險種的保費只會愈來愈貴。
許多人看到銀行定存利率跟著降,就把腦筋動到儲蓄險上,希望賺取比銀行高出約1%的利率。但劉鳳和提醒,保險的「預定利率」並不等於「投資報酬率」:「通常預定利率3%,並不會真的給你3%,可能只有2%左右。」
他解釋,保險人的總保費要先扣掉純保費收入,以及保險公司收取的行政費用等等,剩餘額才會算出預定利率給保險人。以100萬元保費為例,在利差1%之下,100萬元的保險每年只比銀行多出1萬元利息,卻得綁上20年,流動性低外,難保不會碰上政府升息,解約更需要賠上解約金。
保費繳不出來,應該解約嗎?
萬一不幸碰上失業,或是收入銳減的狀況,最好還是不要輕易解約保單。「保障還是要勉強維持住,」保德信國際人壽首席壽險顧問游文伶建議保單已繳多年者,可採取以下幾種做法:
1.保單墊繳:先從保單已累積的價值準備金中墊繳保費,這可以讓你在繳不出保費時,保單不會因此失效。但最好在價值準備金不足而使得保單失效前,回繳墊款和利息。
2.拉長繳費期:針對只能繳出部份保費的人,可以拉長繳費期,從10年或15年延長到終身繳費,減少每年繳費金額,保額也不會縮減。等到日後經濟狀況變好,再改回來。
3.減額繳清或展期:例如20年期的定期壽險保單,你已經繳了十多年,未來確定無繳費能力,可以辦理減額繳清,只是原本的保額可能會從300萬元縮減成150萬元,雖然保額變少,但保障依然在。展期則是把原本的終身險改成定期險。
若繳費期間尚短,當然可以考慮解約、重新購買保單。
如何做資產配置?
在把資金投入投資市場前,請記得先預留緊急預備金。
根據目前狀況,「最好準備6~12個月的預備金,」普羅財經整合行銷部協理陳若雲說,這些預備金即使放定存,也可以「小筆定存」的方式來操作,也就是把全部的資金分部份以3、6、9、12個月的方式來存,以免臨時需要用錢,定存解約需扣除部份利息作為解約金。
今年現金的比重要拉高,起碼佔40%。以100萬元來看,如果每月基本開銷1萬元,12萬元就是預備金;剩下28萬元可當作流動性資本,作為日後加碼的資金。其餘的60萬元再依照「股3債7」或「股4債6」的比例投資。「以往國內的投資人投資債券的比重低,現在可以多留意債券,」莊懷德表示,政府公債現在的價格過高,反倒是許多具備投資等級的公司債,因市場因素而被低估,現在就是適合買進的時點。除此之外,林鴻胤表示「黃金」是美元走貶下的最大受惠者,建議投資人可以在投資組合中配置10%的黃金股票。
匯率波動大,該買強勢還是跌深貨幣?
「匯率變動比股票快,一般投資人還是從『需求』角度出發選擇貨幣較好,」陳若雲表示。
一般投資人並非外匯交易員,加上外匯容易受各國政府政策影響,走勢更難判斷。如果真要從強勢或跌深貨幣中選擇,陳若雲建議選擇美元、歐元等強勢國家貨幣,但還是得以需求為前提。
Bloomberg統計,去年一整年,澳、紐幣跌幅至少20%,只看到定存利率有7、8%就買,最後還是賠上匯差。
林鴻胤指出,購買外幣前要參考一些指標,包括各國的經濟基本面和中央銀行動向。「經濟基本面差,就可能影響央行升降息幅度。」或是觀察各國的CPI(消費者物價指數),如果有通貨緊縮的現象,央行未來可能降息,降息可能帶來匯率下跌。
投資外幣,要選擇外幣定存還是貨幣型基金?
選擇外幣定存還是基金,可先做好以下兩點考慮:
第1,依照你對資金運用的靈活度要求來決定。貨幣型基金不像定存有時間限制,靈活度相對較高,隨時能動用。
第2,你是否在乎本金損失?定存只要不解約,就不會損失本金,但貨幣基金還是投資的一種,雖然報酬率也可達到6、7%,但有投資與匯率風險。
貨幣型基金通常是作為短暫地資金停泊之用。所以在今年市況不好之下,建議可把資金從股票型基金轉到貨幣型基金。新興市場基金研究機構EPFR統計,去年就有6,300億美元的資金轉入美國貨幣型基金,高居市場吸金第一名。今年市場不穩,貨幣型基金或是類貨幣型基金,都是值得考慮的資金暫泊標的。
利率愈來愈低,要不要趁此機會多還貸款?
利率愈低,資金成本愈低,等於提供誘因讓人借貸投資,再將投資獲利拿來償還貸款。
不過這項觀念在今年並不適用。「未來前景不明,最好努力儲蓄、還清貸款,」莊懷德說。陳若雲則提供另一個思考點。她認為,可以到其他銀行以目前的低利借新貸,來償還較高利的舊債,藉此減少利息負擔。
過去我們的理財思維多以「投資」為主,今年正是該重新檢視的時候。游文伶以一個4層次的三角形舉例,底部是應急基金、往上一層就是保障型保險、再往上是保證型資產(像是年金險等可保證讓你持續領回到死亡的險種),最後才是投資。「投資只是理財環節之一,是一種增加財富累積速度的工具,」陳若雲強調,如何控制消費、增加收入才是理財重點,千萬不要本末倒置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